学术交流

4月17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彭良友副教授学术报告

时间: 2015-04-13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作者:

                    报告题目:少电子原子分子体系在激光场中的动力学

                    报 告 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彭良友副教授

                    报告时间:2015年4月17日下午2:30

                    报告地点:实验楼0206教室

 

                             欢迎各位师生光临!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

                                                           2015年4月13日

 

 

 

报告摘要

   强飞秒激光与原子分子体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的复杂过程,导致了一系列新奇的物理现象,例如高次谐波产生和阈上电离。十多年前,阿秒激光的获得,与超短飞秒激光一起,为探测和控制原子分子内部的动力学提供了新的手段,使得人们对电子动力学的探测和控制更进一步。本报告将汇报研究小组近年来在少电子原子分子体系在激光场中动力学的理论研究进展,内容包括电离阈值以下高次谐波产生机理、低能区的阿秒条纹相机、氦原子和氢分子的双电离过程等。

 

报告人简介:

   彭良友,男,1998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2005年在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07年8月被聘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2010年获得全国第七届《饶毓泰基础光学奖》优秀奖,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012年起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光学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研究领域是超快强场光物理、阿秒物理以及与之相关的计算物理,主要利用数值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的方法,结合经典、半经典或解析理论,对超短飞秒或者阿秒激光脉冲作用下的原子分子动力学进行理论研究,解释已有实验结果或预言新的物理,探讨如何利用光场去探测和控制原子分子内部的动力学过程。在国际知名物理学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含Physics Reports邀请长篇综述一篇,Phys. Rev. Lett. 7篇。总被引用400余次,h因子为13

 

Baidu
sogou